H1 硫含量高
我国原油硫含量普遍较高,平均约为1.5%-2.5%,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(0.5%)。这导致原油提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硫化物,严重污染环境。
H2 密度高
我国原油密度也相对较高,平均约为0.88g/cm³,高于世界平均水平(0.86g/cm³)。高密度原油粘度大,流动性差,开采、运输和提炼难度增加。
酸值高

我国原油中含有较多的有机酸,如萘酸、苯甲酸等,酸值较高,平均约为1.5mgKOH/g。酸值高的原油腐蚀性强,对设备和环境造成危害,增加维护和处理成本。
H4 其他特点
除了上述三高特点外,我国原油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,包括:
- 凝点高:我国原油凝点较高,在低温下容易凝固,影响开采和运输。
- 沥青质含量高:沥青质是原油中的一种复杂混合物,含量高会导致原油粘度增大,堵塞管道和设备。
- 含蜡量高:我国原油含蜡量较高,在低温下容易析出结晶,影响流动性。
我国原油三高特点对油气开采、提炼和利用带来诸多影响和挑战:
- 污染环境:高硫原油提炼排放大量硫氧化物,造成大气和水体污染。
- 增加成本:高密度和酸值原油开采、运输、提炼难度大,增加生产成本。
- 腐蚀设备:酸值高原油腐蚀性强,损坏设备,缩短使用寿命。
- 影响产能:凝点高、沥青质含量高、含蜡量高会影响原油流动性,降低采出率。
为了应对原油三高特点,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:
- 加强原油脱硫:采用各种脱硫技术,如加氢脱硫、催化脱硫等,降低原油硫含量。
- 研制耐高温、耐腐蚀材料:开发耐高温、耐腐蚀材料,用于开采、运输和提炼设备。
- 优化提炼工艺:改进提炼工艺,提高轻质油品收率,降低重质油品产量。
- 推进绿色能源发展:大力发展风能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,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。
我国原油三高特点给油气勘探开发和利用带来诸多挑战。通过积极采取应对措施,如加强脱硫、改进工艺、优化设备和发展绿色能源,可以有效控制污染、降低成本、提高产能,实现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