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交易所自成交?
交易所自成交,是指交易所的会员或相关人员,利用其在交易所内部的信息优势或特殊权限,与自己控制的账户进行交易,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。
自成交的弊端
自成交严重损害了交易市场的公平性,导致以下弊端:
- 市场操纵:自成交者可以操纵市场价格,抬高或压低某一品种的价格,牟取暴利。

- 套利套现:自成交者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之间套利或套现,规避监管,获得不当利益。
- 侵害投资者利益:自成交侵犯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,导致投资者遭受损失。
- 损害交易所声誉:自成交破坏了交易所的信誉,降低了投资者的信心。
交易所自成交限制
为了打击自成交,交易所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:
- 交易所监管规则:交易所制定并严格执行反自成交规则,禁止会员进行自成交。
- 交易撮合机制:交易所采用独立的交易撮合机制,确保交易公平公开。
- 交易监控系统:交易所部署交易监控系统,实时监控交易活动,识别可疑的自成交行为。
- 举报奖励机制:交易所建立举报奖励机制,鼓励投资者举报自成交行为。
违规处罚
违反自成交限制的会员或相关人员,将受到严厉的处罚,包括:
- 罚款:交易所将对违规者处以高额罚款。
- 限制交易:交易所会限制违规者的交易权限,甚至暂停或终止其交易资格。
- 刑事追责:情节严重的违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,将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。
投资者保护
作为投资者,为了保护自身权益,应当了解以下防范自成交的措施:
- 选择正规平台:选择信誉良好的交易所进行交易,避免不正当平台。
- 谨慎投资:对投资标的进行深入了解,避免盲目跟风或追逐暴利。
- 关注交易行为:密切关注交易记录,发现异常交易情况及时举报。
- 参与行业自律:加入投资者保护协会等行业组织,共同维护交易市场的公平公正。
自成交是交易市场中的严重违规行为,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造成极大损害。交易所通过严格的限制措施和严厉的处罚,打击自成交,维护市场的公平性。投资者也应提高警惕,选择正规平台,保护自身利益,共同营造健康、透明的交易环境。